翻页   夜间
墨染书院 > 五代:从围殴黄巢开始 > 第七十九章 最后的贵族
 
  封建社会遵循的是精英统治,政治规矩是由公卿士大夫阶层来遵守的,待到底层人物一跃而上成为统治阶层的时候,他们就不会按照以前的规矩来行事了。
跟这些人打仗(尤其是朱温),那将是一件很磨人的事。
提到贵族战争我们首先要想到宋襄公。
这位老兄是春秋五霸之一,然而这并不是他名留青史的主要原因。他的出名,是因为一场战役。
这场战役就是宋、楚之间的泓水之战。
在这场战役中,宋襄公放弃对楚军半渡而击的机会,非要等到对方列阵完毕了再堂堂正正地开打,然后被对方杀得大败,从霸主的位置上跌落下来。
宋襄公因为这一次精彩表演,一直成为后世战争教学中的反面教材,后人笑他迂腐,笑他死板,更笑他不懂兵。
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。
对于历史人物,一定要在当时的历史环境背景下来进行评价。
春秋时期的历史环境是什么样子的呢。
概括成一句话,那就是贵族战争。
贵族战争有个特点:“不为阻隘”,“不鼓不成列”。
意思是说不在地形险要的地方阻击敌人,不在敌军没有列成阵势之前发动攻击。
这样说来,宋襄公在战场上的做法就有章可循了。他是按照当时的战争规矩来打仗的,这样打仗,即便是输了,那也服气,脸上也有光。
整个春秋时期,大家都是这样打仗的,也都是守规矩的,所以你不能说他错。
那当时有不守规矩的人吗,也有,但很少,简直是凤毛麟角。
《左传》中记载的战争有几百场,其中只有四场是没有按规矩来打的,比例估计连百分之一都不到。
这时候大家就要想了,战争是凶器,这可不是小孩子过家家,不是应该兵不厌诈,奉行诡道吗,那时候怎么可以存在这么不可理喻的臭规矩。
不得不说,当时类似的臭规矩还有很多。
比如说贵族要正衣冠,一定要保持良好的仪表。
孔子的弟子子路在受人围攻的时候帽带断了,帽子开始往下掉,为了把帽子固定好,他放弃抵抗,一心一意地去系帽带,最后就被敌人给杀死了,大有一种头可断,血可流,帽子不能丢的气节。
春秋时期战争还是贵族的专利,当时的军队主要是车兵,打起仗来也是车兵对冲,而车兵全部由贵族子弟组成。
那时候由平民和奴隶组成的步卒是不参与战争的,他们的主要作用是负责后勤,用来运输辎重和喂养战马。
所以当时经常以拥有战车的多少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,像是千乘之国、万乘之国就是这么来的,意思是说这个国家可以投入千辆战车或者万辆战车作战。
而车战的规矩尤其多。
首先你打仗可以,不能误了农时,即便是到了不得不打的时候,也要等到庄稼收完了再打。
其次,打仗之前要去祭拜祖先,跟他们说一声我要去打仗了,问祖先同不同意。
祖先的意见是通过占卜来反映的,占卜的结果是吉,那说明祖先同意,就去打;结果是凶,那就是祖先不同意,这仗就打不成。
第三,你打仗就打仗,不能烧杀抢掠,不能毁坏庄稼,不能破坏对方的庙堂圣地,也不能抢劫牲畜和粮食、器械。而且打仗要大摇大摆地去,不能搞偷袭,要选择空旷的野外作战,不能伤害无辜百姓。
第四,开战之前要先单挑,规范说法叫做“致师”。单挑的时候不能杀人,往往只能活捉,为的就是打击对方士气。
第五,车战的时候不能拿战车正面冲撞,因为这样杀伤力太大了。双方要把战车交错开,错身而过的时候车上的战士相互攻杀。
这个攻杀也有规定,每个战士要守在车上固定的位置上,不能越位,每个位置手持的武器也是有规定的,有的是长兵器,有的是短兵器,这也不能错。
所以一个对冲下来,你往往只能使出一招,想乱砍乱杀,没门!
最搞笑的是你如果在战场上遇到了对方国君,还不能直接去打,必须从战车上跳下来脱帽(头盔)致礼,行完了礼再上车打仗。
战场上碰到了老弱病残,你还不能杀他,如果战争结束了,你俘虏了对方受伤的士兵,也不能杀,还要带回去好好给他治病,治好了把人家放回去。
第六,战争的输赢也有特殊规定。
有的在单挑结束后就认输了,这样战争就结束了,短平快。
有的是战车冲锋之后,一方的阵型乱了,那不好意思,你输了,这仗也不能再打下去了。
而且打仗的时候追击对方逃跑的士兵也有规定,如果对方跑出了一百步的距离,你就不能追了,因为人家已经脱离战场了。所以说“五十步笑百步”是有科学道理的,人家跑了五十步的士兵还在战场上,而跑了一百步的那个已经逃出战场去了,五十步当然可以笑百步。
所以说当时的贵族战争比较平和,根本不会死太多人。
这也情有可原,因为死的人都是贵族,而贵族的数量是有限的,更重要的是贵族要有贵族的体面,要有贵族的做派。
而且当时各国诸侯都普遍认为周天子是天下共主,大家都是老姬家的人,一家人有什么矛盾切磋切磋差不多得了,何必搞得鼻青脸肿呢,那样划不来,也不好看。
如果深入探究当时的战争模式,你就会发现这是跟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。
当时的我国农业社会还不发达,人口少,土体开垦不足(井田制),这时候你如果再狠狠地打仗,死很多人,土地谁来种,经济社会怎么发展?
所以说这是春秋时期的现状。
历史发展到战国就不一样了。
那时候社会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,人口暴增。既然各国人口都增加了,那就要更多的土地来养活更多的人,养活了更多的人之后再去抢劫更多的土地,这是一个战争的暴力循环。
这时候战争也不是贵族的专利了,国与国之间的矛盾也不是切磋一下做个让步就能够解决的,大家都想着搞兼并,扩充地盘,所以战争开始面目狰狞起来。
这时候的战争可以无所不用其极,以杀伤对方有生力量为目的。因为杀得敌人越多,对方实力消耗就越大,之后兼并对方的可能性也就越大。
到了战国末期,秦国大将白起仅仅通过攻打韩国、赵国、魏国的一连串战役就消灭了对方有生力量近百万,特别是秦赵长平之战,坑杀赵卒40万!(当然,都是虚数)
之后的战争模式我们就都了解了,兵不厌诈、奇袭、诈降、屠城等等新花样层出不穷,充分展示了人类作为高等物种的无穷智慧。
但是话又说回来,贵族战争的基因还是或多或少地被人传承下来了,像是战争之前单挑的运用、不准杀降的规定、两军交战不斩来使的约定等等,这些都是有出处的。
于是,又要谈到贵族。
贵族是什么呢,有所坚持,有所操守,有所不为,是为贵族。
李克用是高傲的,有些事情他不屑于去做,他坚守着自己的义气、信义、真情、忠贞。
而什么样的人带什么样的兵。
战争中他的军队是最喜欢单挑的,义儿军之间也是以信义相联系,李存勖后来每次征战之前,都要到家庙中向李克用祭祀(以一少牢告庙),这些都是贵族战争基因的传承。
同样的贵族基因也体现在战争风格上。
李克用打仗讲究以实力取胜,直来直去,很少旁门左道,他最喜欢的作战方式就是带领骑兵冲锋。
因为高傲,所以很少低声下气地去联系自己的盟友,他认为自己是正义的,也能够罩得住场子,所以像魏博、赵国(镇州)、定州这些小弟们跟着自己混是很正常的,根本不用多说话。
这与他的主要对手朱温形成强烈反差。朱温打仗招式很杂,而且还都是阴招,让人防不胜防,时溥、朱宣、朱瑾就是让他耍花招耗死的。
李克用与朱温对打很吃亏。这就相当于两个选手打擂,一方直来直去,讲究正面进攻,而另一方却老想着撩阴腿、戳眼睛,你说这仗还怎么打。
事实也确实是这样。
朱温善于借势,懂得利用政治手段,善于在朝廷中扶植自己的代言人,然后借朝廷的势来打压对手。
他曾在李克用实力最为强横的时候挑动多路诸侯去围攻晋阳,成功阻碍了河东势力的发展,为汴州的发展争取了时间。
他为了保命,可以认自己的敌人做舅舅(王重荣)。
他为了扩充地盘,可以立即翻脸对付自己的盟友(朱宣、朱瑾)。
他为了笼络魏博的力量来抵挡李克用,可以做小伏低,在罗弘信使者到达汴州的时候,当着使者的面向魏博的方向下拜,并说“六兄于予,倍年以长,固非诸邻之比。”
意思是说罗弘信年纪比我大,是我的兄长,我们不只是邻居,还是兄弟。这样一来,彻底俘获了罗弘信的心,死心塌地为他抵挡李克用的进攻。
如此种种,李克用在最终的较量中处在下风也在情理之中了。
李克用是贵族,不只是说他的出身,贵族的气息体现在他的为人处世和人生坚持上,这样的坚持,甚或是迂,是国人最缺乏的。
李克用,五代时期唯一的贵族,也是最后的贵族。
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,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