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页   夜间
墨染书院 > 惊天逆袭:丑女唤爷来种田莫含瑶简流风 > 第七十九章风云变幻
 
司农司的人过来使劲打听渔家村的情况,他对莫含瑶也是充满了兴趣,总觉得这个姑娘身上有能让人惊喜的东西发生。

“种青菘?”司农史想不通,“青菘不值钱呀,也不稀罕!”种这个不能存储不能放的,只能当菜吃吃,就是一般中农人家也极是嚼吃青菘,相对的会选择味道好的地菘。

“卑职不知。他们还在田里一边种一边比赛呢!赢了的给奖肉包子吃,看着我等都想上去比试比试!”

“还有这种事!倒是新鲜!”司农史转头对杜靖知说:“县令大人治下,民风好啊!”

“此乃莫家姑娘的功劳。”

他可不受他的马屁。不过这种事发生在他治下的地方上,他还是有几分高兴的。他扬声唤了另外一个人进来。问了那边的情况,得出的结果却是完全相反。今年的粮食,不光没有增收,还减产了,稻瘟病蝗虫后来又碰上干旱,结的谷子里好多秕谷(空壳子)。如今南方三处受灾,户部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了中南部,素有粮仓之称的中南三府,耀光城隶属的姚临府就是其中之一,他们这边都这样了,别的地方还不知如何。

想着,杜靖知的心情沉重了。

自山匪横行之后,耀光城里就陆陆续续的多了一些,南方来的受灾者。

这些人拥挤在城门口,等待着他的安排。杜靖知忙得焦头烂额,上头没有给他赈灾款,耀光城也不在赈灾地方名单里。这些人不愿意离去,他也不能赶他们走。秋收的粮食要送入国库,他不能自做主张,何况,这边离姚临府近有个风吹草动的,都能第一时间叫上级知道。

眼下的问题是,人得救,怎么救?粮食从哪里来?这些人身上是否会带来疫病?安置在哪里。

当然这一切是在保证城内百姓安全自身利益不受侵害的前提上。杜靖知陷入了各种难的境地。

而此时已经行军到半路上的二皇子一行人,碰上了更为严峻的问题。

本来是如兰如玉的人,被刺地生出一脸冰霜,两只眼睛里犹如地狱寒潭,叫人冻彻心骨。地上跪着的大块头是负责出征粮草押送的林将军。整个帐篷里陷入诡异的安静,所有人屏息大气不敢出。

“粮食在贺州时还没有任何问题,到你手上不过十多日,竟然就神不知鬼不觉的,变成了霉米?林路安,你倒是说说,本帅的粮草是怎的了?”

裴觉远充当着军师的职务,此刻看着静若寒蝉的人也是冷酷肃杀一片。幸得他们发现的早,如果两军对垒交战时才知晓他们军粮被人调了包,到时候只能吃这些霉米。后果会如何?想想就令人后背发麻不寒而栗。

“末将罪该万死!”林路安两手伏地,脑袋抵着冰凉的底面,只觉惊涛骇浪天雷滚滚。

“我等出发之前,曾被一群怪人缠住,又在山里碰到了野狼,回来后看粮草好好的……”他怎么也没想到人家不是抢粮草而是将米粮掉了包。谁能指挥狼群?当时为了保住兵力,他们守在了两端路口边待狼离开再重新回来,却没想到他这般谨慎了还有人能在暗中故意操纵。

“大军当前,你居然弃粮草于不顾,要你这押粮将军作何用?”

林将军黝黑着脸什么辩解的话都说不出来,丢了粮草是事实,责任是推脱不掉的。何况还是在他眼皮子底下掉包的,他确实该死,居然没想着去查一查。

“来人,将林将军押下去,营杖30军棍!”

帐篷里站着将军副将军二十多人,却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替林路安说话。这事关系到他们的身家性命,同情他,就是对自己残忍,二皇子没砍了他脑袋已经算是相当仁厚了。

二皇子背着手,眼中迷雾深沉。他的好弟弟们,还真是好得很!

“当务之急还请殿下息怒,须将此事奏明陛下,以免误了战机。”

眼下还没到战场,自己人就先捅了他一刀。没有了粮草,他们这仗还怎么打?二皇子眼神幽暗。

“不可!”

裴觉远站出来对着二皇子拱手道:“我们去定州,从定州粮仓调粮食,此时若是掉头回去,只怕漠北那边得挺不住了。多耽误一刻就多损害一部分将士的性命。一旦突厥人顺利入关,我朝北三府的百姓将受鱼肉之殃。”

二皇子如何不能知道他的意思,此事分明是针对他的圈套,幸而发现的时间早,还有补救的可能。若是禀明给父皇,一个失察监管不力之罪盖下来,他的皇子的名声也就毁了一大半,在父皇那儿没了好印象,他以前所做的努力就全白费了。那个位置他虽不争,可被人暗算他也不能咽下这口气。

他得不到,害他的人也别想得到。他眼眸微闪,沉思了片刻。

“裴军师带一支队伍往南去,大军继续往北走。本殿给军师一个月的时间!”

裴觉远神色凝重,知道殿下是做了破釜沉舟的打算,当下单膝跪地。

“末将遵命。”

二皇子将身家性命都交到了他手上,这份信任,他不能辜负也不得辜负。

军粮关系重大,还不可以声张行事,不得向不明势力党派求助。哪些府能去,哪些府不能去,裴觉远脑海里已经理出了一个大概的方向。

从大帐中出来,他将一路随身携带的两只信鸽提了出来,将写好的两张字条塞进去绑好,闭了闭眼睛将他们放飞出去。一个月的时间太短,他必须多做几手准备,手里又拟了几封信,让人进来送到离此处最近的几位亲信地方官员手中。不管能做到多少,先应应急维持眼下也好。

油菜种完,莫家的秋税上交后,莫含瑶就彻底的清闲了起来。除了每日勤奋的抄书,她还有大把的过剩精力。近日得来的银钱收了高粱,还有一少部分备用存了起来。她思忖琢磨着,该在家里造暖炕了,自己睡倒不至于,耀光城的冬天有盆火就行了,晚上有暖脚壶捂着,不会冻得太狠。
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,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